懶人卡
Yahoo 通識
追蹤
2
已新增至「我的收藏」
學習重點
- 單元二:今日香港
- 主題1-生活素質
- 主題2-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
- 主題3-身份和身份認同
議題簡介
聖雄甘地曾說:「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,可從其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得知。」人作為萬物之靈,除了有權利掌管其他動物,亦有責任善待和尊重牠們。然而,香港作為已發展地區,在動物權利保障的發展上...
《動物保護法》
《動物保護法》是以保護和尊重動物為基礎所制定的法例,法例的條文清晰地指出了動物理應享有的權利,不能因任何原因而被人類剝奪。而《動物保護法》的細則條文,則會因各地的社會狀況和文化而...
《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》
《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》是保障本港動物權益的主要法例,其範圍涵蓋伴侶動物(即寵物)、食用動物和實驗用動物的福利。而殘酷對待動物的形式包括:虐待、疏忽照顧、不適當地運送、蓄意引起動...
《動物保護法》立法的好處
- 【保障動物應有權益】
- 立法的意義在於其阻嚇性,令人們在法律的限制下,必須以適當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的動物。而法律背後的責任,亦能令人們在飼養動物前,懂得再三作考慮和反思,減少棄養或粗暴對待動物的情況出現,更全面地保障動物的權益和福利。
- 【向公眾傳遞信息】
- 立法能夠同時向公眾傳遞明確的信息,讓社會了解以正確態度對待動物的重要性,同時使公眾明白哪些為飼養動物時的正確行為。由此可見,《動物保護法》立法亦有著相當的教育意義。
《動護保護法》立法的壞處
- 【令願意領養的人減少】
- 立法後的限制,無疑為飼養寵物的人帶來壓力。部分原本有意領養動物的人可能會害怕承擔法律責任而對領養卻步,這無疑使部分被棄養或流浪的動物更難尋得一個容身之所。
- 【立法問題易惹爭議】
- 《動物保護法》不單能確保動物免受殘酷對待,更是提倡動物應獲得特定的福利,如意大利規定狗主每三天必須與狗隻散步一次。然而,為何部分動物能享有特定的福利,有關的福利是否侵犯飼養者的自由,這些問題卻從未有一社會共識,強推法案恐會為香港再添爭議。
Glossary
- 動物權益 animal rights
- 殘疾的 maimed
- 棲息地 habitat
- 同情心 compassion
- 瀕危絕種動物 endangered species
- 狗糧 dog food
- 愛護動物協會 SPCA
- 獸醫 veterinarian
思考問題
- 除了進行立法外,政府能如何加強對動物權益的保障呢?
- 答案見後方
- 影片來源:RTHK 香港電台
鏗鏘集:共處共存
動物權益近年備受關注。我們的一個決定,往往決定了動物的一生。人類與動物如何在同一個社區中共處共存,值得我們再三反思。 【試點擊上方影片了解更多】
參考答案
- 除了進行立法外,政府能如何加強對動物權益的保障呢?
- 【進行公眾教育】
- 許多疏忽照顧寵物,或是殘酷對待動物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,皆是因為人們有著錯誤的意識,將寵物視作一種為自己所擁有的物件,缺乏了對生命應有的尊重。因此,政府可以透過如講座、廣告或社區活動等方法,對公眾進行教育,建構市民正確飼養動物的態度,避免因飼主的錯誤價值觀而令動物受到不必要的傷害。
參考答案
- 除了進行立法外,政府能如何加強對動物權益的保障呢?
- 【設立動物警察】
- 現時,許多已發展國家或地區為了能更全面地保障動物的權益,因此在當地設立了動物警察的職位。由於動物即便受到傷害,也難以表達或指出其飼主的不當之處,往往令殘酷對待動物的人能消遙法外。而由於動物警察在就職前受過專業的訓練,具有相當的查證和化驗知識,因此能較有效地偵破相關案件,從而也能在更大程度上阻嚇有意不當對待動物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