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人卡
Yahoo 通識
追蹤
0
已新增至「我的收藏」
學習重點
- 單元二:今日香港
- 主題1-生活質素
- 主題2-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
- 主題3-身份和身份認同
- 單元五:公共衛生
- 主題1-對公共衛生的理解
- 主題2-科學、科技與衛生
議題簡介
長者的情緒與精神健康一直以來都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。雖然踏入老年的階段能很大程度上擺脫工作或照顧兒女的負擔,但不能自理、經濟以及健康等問題,亦為長者的情緒和精神帶來了困擾,甚至造成了抑鬱症的問題。
相關數據
- 跟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,現時全球若有3.5億人患有抑鬱症。
- 參考2017年的數據顯示,香港長者人口達116萬,佔整體人口約七分之一。
- 而現時在香港,平均每十名的長者便有一名患有抑鬱症,即約12萬名。
- 當中居於療養院或老人院的長者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更高達兩成。
長者抑上抑鬱症的原因
- (健康層面)-隨著年齡增長,長者的身體機能和健康狀況也漸漸衰退,更有可能患上一些慢性疾病。健康問題不但會為長者帶來焦慮,而且治療的過程亦容易影響長者的情緒,形成抑鬱症。
- (家庭層面)-普遍人士在年老時有較大機會需要面對配偶或一些親人的離世,可能會因而對他們造成嚴重打擊,令其情緒長時間低落,形成抑鬱問題。
長者患上抑鬱症的原因
- (社會層面)-在退休前,人們能夠從工作獲取成功感和方向感。而步入老年後,長者會因身體衰老而無法工作,更可能需要他人照顧其日常起居。社會角色的轉變會令老人感到自悲,甚至形成抑鬱。
- (環境層面)-部分長者由於生活無法自理或患上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於療養中心或醫院中居住,而生活環境上的轉變也會令長者感到不適應,並帶來抑鬱問題。
思考問題
試提出一些建議以紓緩長者抑鬱問題。
Glossary
- 達退休年齡的公民 senior citizen
- 互相扶持 mutual assistance
- 年齡結構 age structure
- 家人支持 family support
- 護理安老院 care and attention house for elderly
- 抑鬱 depression
- 慢性疾病 chronic disease
健康大道:抑鬱症
有專家估計,隨著生活壓力愈來愈沉重,抑鬱症會於不久的將來成為最流行的慢性疾病。抑鬱症患者有機會感到長時間情緒低落、對生活上的大小事情亦失去興趣、睡眠質素轉差、甚至產生自殺念頭。
參考答案
- 試提出一些建議以紓緩長者抑鬱問題。
-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,紓緩長者經濟壓力,令其得以安享晚年。
- 加強生命教育,如開辦課程或舉行講座,幫助中年人士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步入老年。
- 增設心理輔導服務,為長者的精神和情緒問題提供咨詢及援助。
參考答案
- 試提出一些建議以紓緩長者抑鬱問題。
- 社會應以包容和體量的態度對待長者,聆聽他們的需要,讓長者在退休後仍能從社會的尊重中建立正面的情緒。
- 家人除了應留意長者的生理健康,亦要關注其心理狀況。當發現長者出現情緒問題時,便應陪伴家中長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
- 透過增加社區活動,令一些獨居長者能夠從群體活動中紓解自身鬱悶的情緒,減低其患病的機會。